磷脂酰絲氨酸提取工藝比較:溶劑法vs.酶轉化法
發表時間:2025-08-25磷脂酰絲氨酸(PS)的提取工藝主要有溶劑法和酶轉化法,以下是這兩種方法的比較:
一、工藝原理:
溶劑法:通常以動物大腦及內臟等為原料,利用氯仿、甲醇等有機溶劑將磷脂酰絲氨酸從組織中萃取出來,然后通過蒸發、濃縮等操作得到磷脂酰絲氨酸產品。其原理是根據相似相溶原則,使 PS 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從而與其他不溶性物質分離。
酶轉化法:一般以大豆卵磷脂為原料,加入L-絲氨酸和磷脂酶D等酶,在一定條件下催化大豆卵磷脂與絲氨酸發生反應,生成磷脂酰絲氨酸。
二、提取效率:
溶劑法:提取效率相對較低,因為從動物組織中提取磷脂酰絲氨酸,需要經過多個步驟,且它在動物組織中的含量有限,分離純化過程也較為復雜,導致整體效率不高。
酶轉化法:效率相對較高,例如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聯合天津科技大學創制的固定化磷脂酶構建的皮克林界面生物催化體系,在20分鐘內即可實現93.8%的轉化率,每升反應體系中磷脂酰絲氨酸含量達40克,催化效率為目前報道的非常高水平。
三、產品純度:
溶劑法:產品純度往往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原料的純度、提取過程中雜質的去除效果等。傳統溶劑法提取的磷脂酰絲氨酸可能含有較多的雜質,如其他磷脂類物質、蛋白質等,需要進一步純化才能得到高純度的磷脂酰絲氨酸。
酶轉化法:通過優化反應條件和純化步驟,可以得到較高純度的磷脂酰絲氨酸,例如,有研究通過將酶轉化后的產物順次通過硅膠柱和離子交換樹脂,制得了純度較高的磷脂酰絲氨酸。
四、成本與環保性:
溶劑法: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機溶劑,這些溶劑的購買、回收和處理都需要一定的成本,且有機溶劑的使用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此外,以動物腦為原料還面臨原料安全性問題,如瘋牛病等風險。
酶轉化法:雖然酶的成本相對較高,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酶的生產工藝不斷優化,成本有望降低。而且酶轉化法反應條件溫和,更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尤其是純水相酶法轉化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減少了有機溶劑的使用,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和環保性。
五、應用局限性:
溶劑法:由于可能存在溶劑殘留以及原料安全性問題,其在食品和醫藥領域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酶轉化法:目前酶法生產磷脂酰絲氨酸在食品領域應用具有一定優勢,但仍需解決酶的穩定性、成本等問題,以進一步擴大其應用范圍。
本文來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http://www.dign79.com/